2016八大主流互聯網電視,誰主沉浮?

时间:2025-11-02 11:06:43来源:以狸至鼠網作者:樸申陽
  導讀:2016即將逝去,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競爭卻從未休止?回首這一年,太多事情值得細說。

  互聯網電視又折騰了一年,與2015年幾十家的盛況相比,持續有聲量的越來越少,特別是今年麵板的突然漲價,讓很多互聯網電視品牌叫苦不迭。回看這一年,他們過得好嗎?當年的雄心壯誌還在嗎?

  去年,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,風行創始人羅江春就給出這樣的判斷:今後電視機行業隻會剩下3-5家。年初釘科技采訪互聯網電視品牌時,幾乎都認為互聯網電視品牌最終能活下來的不超過3家。

  沒有最終宣判結果前,2016年,互聯網品牌不斷蓄力,在資源、資金、努力的方式和方法上各有各的特點,也都收獲了各自的成績。釘科技(公號:dingkeji2015)給大家梳理一下當前銷量和聲量依然上漲的8大互聯網品牌(排名不分先後)。

  一、樂視:風波中的互聯網電視先行者

  互聯網電視因樂視備受關注,也因樂視的模式被受質疑,但是,毫無疑問,互聯網電視對傳統電視生態的革命極大的激活了電視產業,讓中國的彩電業重燃生機。

  盡管樂視遇到風波,但是,樂視超級電視並未收到波及,反而成為樂視走出困境的重要支點。而且無論是從銷量,還是運營能力上,依舊是當前互聯網品牌的主流打法,也是被效仿的對象。對於樂視超級電視來講,除了不斷的新品發布,延續TCL戰略合作、收購美國電視廠商Vizio、加大線下Lepar的布局,讓樂視向產業鏈深處紮的更深。

  2016年,樂視超級電視,除了在營銷上一貫的生態拉動,去年年底入股TCL,打通了供應鏈,解決了電視的產能。據統計,截止到2016年10月底,樂視超級電視累計銷售已近900萬台,成為純互聯網品牌中的第一。

  另外,今年7月份,樂視在美國洛杉磯宣布以20億美元價格收購美國電視廠商VIZIO,這被業內認為是目前全球電視產業史上最大的收購計劃,加速了樂視的國際化布局。

  同時,樂視電視銷量的不斷提升,為樂視下一步的盈利奠定了基礎。今年8月份,樂視開啟大屏購物新時代,互聯網電視普遍虧損的情況下,樂視超級電視具備了引領行業快速上岸的可能。

  釘科技點評:樂視的蒙眼狂奔,帶動了電視產業的發展勢能,但是,對樂視來說還需要不斷加強供應鏈的掌控,避免電視麵板漲價的被動。作為承擔樂視贏利任務的重要業務線,能否達到樂視的預期效果,不僅對樂視重要,對整個互聯網電視也是一個風向標。

  二、小米電視:逐步拉大的現狀與消費者預期

  背靠小米這個大品牌,小米電視最初是被大家寄予厚望的。但是,小米電視的發展並不如大家設想的那樣輝煌。

  雷軍說過,小米首先是一家手機企業,然後是一家新零售公司。智能手機之於小米的戰略地位毋庸置疑,小米電視隻能排在第二戰略級產品,這就導致了小米電視無論與小米品牌的捆綁,還是戰略資源的傾斜上,都不如小米手機。

  可以肯定,今年小米電視加大了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的力度,甚至在以往並不占優勢的內容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。從內容量上看,陳彤加盟一定程度上有所補強,通過內容拉動,提升小米電視對消費者的粘性。

  但是,內容量上去了,銷量提升並不明顯,因為消費者更關心是否有專屬的優質影視內容。小米醒悟了,今年1月份,正式成立了小米影業,由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掛帥,重視程度可見一斑。但是,小米影業至今沒看到太多的動作,如何在強林中殺出,如何為小米電視實現優質內容的反哺依然是一個未知數。

  再有,今年10月份,陳彤在小米擔任副總裁2年後離職,重回媒體,除了對新聞媒體一往情深的熱愛,或許在小米內容生態建設中的不如意,亦或是沒有實現雷軍的構想:用這10億美金的投資額來把內容整個產業串起來,使它在小米電視上有更好的表現。

  好在受雷軍酷科技思維的影響,小米電視在產品創新上一直挺努力,9月份搭上了人工智能的快車,推出了人工智能電視。或許,人工智能電視將是小米電視彎道超越的一個利器。正如小米MIX對小米手機整體逼格的拉升那樣。

  釘科技點評:小米電視折騰的這年中,除了在產品、內容上不斷放料之外,銷量上始終沒有外界期望的那樣,幾乎沒有銷量數據公布。或許隨著消費者對互聯網電視趨於理性化的消費,在產品上有所沉澱的小米電視,在互聯網電視的後半程會有所起色。畢竟,小米作為一個生態鏈型的公司,憑借小米盒子、小米電視整體超過1500萬的銷量,再加上小米智能音響等娛樂設備,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家庭市場份額,具備了口碑營銷的基礎。

  三、暴風:緊貼VR,內容補強+生態協同

  暴風科技上市後,誰也沒想到會成為一支妖股。當然,上市之後的股市高漲,也給暴風向更多領域擴張提供了彈藥。一個軟件公司就這麽大踏步的向硬件、娛樂體育產業邁進。

  在外界看來,無論是資本打法還是產業布局,互聯網電視品牌中與樂視最像的非暴風莫屬,坊間稱暴風為小樂視。其平台結構中同樣包含了體育、娛樂、影業視頻平台等,硬件包括了電視、VR硬件,與此同時,暴風也在不遺餘力的通過版權收購,為暴風超體電視補充內容生態。甚至在營銷方式上也和樂視如出一轍。

  賈躍亭年會唱《野子》,馮鑫也不甘示弱,在暴風科技戰略發布會上現場演唱《野子》,稱“要把這首歌拿回來”;樂視電視推出羋月傳、太子妃版,暴風推出《X戰警:天啟》版。樂視布局互聯網金融,暴風也有。

  可以肯定,暴風在VR方麵的布局領先於其他對手,不僅時間早,而且戰略地位極高,也是體育、VR、TV、影業四大核心業務中更具未來想象力的業務。

  今年5月份,暴風首款VR電視問世,率先開啟了VR與電視的融合,不僅搶到了新概念,也讓VR跳出眼鏡、頭顯的局限,通向更廣闊的家庭娛樂互動場景。

  不過,主攻互聯網陣營的暴風TV同樣沒有跳出互聯網電視價格戰,受到營銷和麵板等原材料上漲等因素,電視業務拖累了財報,導致公司淨利潤下滑,影響了股價。

  釘科技點評:就電視業務來講,憑借前期的跟隨策略,暴風電視積累了一定的原始用戶,但是,暴風TV迫切需要打出自己獨特的風格,VR被寄予厚望。但是,就目前來看,VR依然是教育期和投入期,距離消費者的需求還有較大距離,再加上人工智能電視不斷跳出來搶戲,VR電視最終能火多久,能不能承擔未來的大夢想依然是未知數。

  四、微鯨:持續的專注,有邊界的延伸

  與絕大部分互聯網電視品牌肩負企業多樣化的重任不同,微鯨就是為互聯網電視而生,也就有了互聯網電視最核心的要素——專注。

  專注智能家庭娛樂的微鯨,所有產品、技術、內容都圍繞著這一場景釋放。在硬件、軟件、內容上同步出擊,形成矩陣效應。但又不會跳出這個場景,無論是VR還是投影技術,實施上針對的都是家庭娛樂升級的新剛需。

  專注的好處是,內部生態之間的資源、技術、大數據複用率極高,減少了企業大量資金消耗,又為消費端提供了合力激發的場景入口。

  從產品布局上,微鯨注重智能家庭領域的廣度和深度。比如,從電視、VR一體機,再到智能投影儀,微鯨要做的,已經不僅僅是分一杯“客廳經濟”的羹,而是要在更高維度,占領用戶“視覺”,然後將“視覺經濟”擴大。

  當然,互聯網企業要想徹底吃透硬件,需要時間,但是對互聯網品牌來講,最急迫的是時間,為此,與傳統電視搞戰略結盟似乎來得更快。這一點,樂視投資TCL已經開了好頭。而微鯨在今年早些時候也投資了康佳,微鯨可以獲得技術,而康佳可以獲得向互聯網電視轉型的係統與內容,雙贏的買賣。

  還有一個例子,10月20日,微鯨推出新品“魔方K1”投影儀,同時具備了投影、電視盒子、移動音箱功能的產品,擺脫了客廳的束縛,包括臥室、浴室等的家庭場景,特別是適合“經常搬家的小夫妻”的說法,也拓寬了另外的想象空間:出差、露營、車內等等。

  目前,微鯨已經形成了包括多產品線的智能終端矩陣(電視、微投、VR頭盔、智能音響、智能家居)、智能電視軟件係統、微鯨出品自製節目等在內的全家庭娛樂陣線。

  對,重點還是線下。3月份的微鯨新品發布會上,微鯨科技CEO李懷宇高調宣布將攜手天貓共建O2O係統,拓展線下渠道,將品牌滲透至二三四五線城市乃至以下市場,並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,征集10萬位鄉鎮青年發展電視銷售業務。

  釘科技點評:微鯨是互聯網電視時代的產物,與其他互聯網品牌背負開拓已有業務的曆史包袱不同,微鯨更容易聚集在自身平台,專注或許是一個創業公司能夠聚集力量尋求爆發的關鍵。

  五、風行:另辟蹊徑,複製OV模式,線下突圍

  2016年,最低調的互聯網品牌非風行莫屬,除了為數不多的電視新品發布之外,在互聯網上幾乎從不露麵,甚至讓消費者忘記了風行電視的存在。以至於不少媒體對風行進行了曲解。

  按照風行內部人士的說法,避開互聯網的爆炒,是風行刻意而為之。與互聯網電視品牌過度重視線上不同,風行CEO周坤十分推崇OPPO、vivo模式,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更長遠的未來,而不是短期的價格消耗戰,於是加大線下渠道的布局是今年風行的重要戰略。據了解,風行已經在線下布局了10000家體驗店,將觸角伸向了四、五級市場,線下布局已經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。

  再有,通過風行電視的股東來看,包括了兆馳股份、海爾、東方明珠、風行、國美,涵蓋了內容+牌照+硬件+品牌+運營+渠道,更為開放,特別是兆馳,讓風行成為中國互聯網電視品牌中為數不多的掌握製造能力的品牌。11月14日,兆馳股份發布公告稱,海爾擬出資4700萬元按照兆馳股份收購風行在線時的評估價對風行在線進行增資,顯示出投資者對風行電視業務未來前景看好。

  釘科技點評:風行加大線下布局,除了看到OPPO和vivo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,也看到了樂視憑借線下渠道進一步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。而且,對於風行電視來說,掌握了製造業供應鏈,提升了風行電視應對麵板漲價的抗風險能力。當然,快速衝擊銷量,擴大品牌曝光也是當下風行要補強的工作。

  六、看尚:牌照方“親兒子”,資源充足,精品策略還需邁開步子

  做互聯網電視一定繞不開播控平台,在中國七大平台中,直接推出電視終端產品的是CIBN互聯網電視,旗下的看尚互聯網電視也成為CIBN探索家庭娛樂的重要布局。可以說,看尚頂著巨大的光環。

  此前,看尚創始人付強接受釘科技采訪時曾提到,背靠牌照方,有充沛的資源、技術、資金、運營的能力,但是,更多的是壓力,一定要拿出過硬的產品,不能砸了牌照方的牌子,看尚有足夠的信心打響互聯網電視的這一仗。

  除了看尚超能電視產品外,在生態鏈延伸上,看尚還發布了看尚超能雲盒、看尚超能聲霸等互聯網智能終端。9月份,看尚音響的發布也是補齊家庭娛樂場景,推動看尚硬“聲”態策略落地的重要產品線。

  但是,太過嚴謹的做事風格,國企的背景,也讓看尚互聯網電視在前期噱頭營銷上不占上風。至少,對於近兩年的消費者來說,互聯網電視的概念炒作影響了他們的購買決策,這是樂視的優勢,也是樂視超級電視遙遙領先的重要因素。

  對看尚來說,後半程的發力至關重要,按照互聯網電視3-5年的更新換代周期,前期已經試驗過的消費者更理性,更願意看到產品本身的價值,而不是營銷的噱頭,熬過前期的浮躁,到了真正比拚產品品質和平台服務的時候,看尚的機會更大。

  釘科技點評:對看尚電視等互聯網電視品牌來說,如何能做出差異化的營銷和推廣方案,既讓用戶將產品列入備選方案,又能讓消費者第一時間體驗到產品,這需要技巧。至少專注產品上,能將一款接近上市的產品砍掉,推遲半年上市,已經看出他對產品的決心。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看尚也在加大線下市場的布局,目前擁有1000家體驗門店,為看尚線下開了個好頭,有助於推動互聯網電視回歸體驗價值。

  七、PPTV,延續蘇寧國際化的高逼格,體育營銷高舉高打

  在娛樂營銷陣地上,樂視、微鯨、酷開、看尚、PPTV等頻頻亮相,刷存在感,各有千秋。但是,與不少互聯網品牌緊貼娛樂營銷,推出影視娛樂定製版電視不同,在差異化上,PPTV選擇了體育營銷。以體育內容為突破口,並在今年6月份推出了首款體育IP定製電視,這與蘇寧在國際體育上的並購不無關係。

  去年開始,PPTV聚力就宣布從2016年1月1日起成為利物浦足球俱樂部中國大陸地區官方電視機、機頂盒合作夥伴。雙方還將推出限量的利物浦俱樂部定製版PPTV電視,滿足中國市場最忠實的利物浦球迷需求。

  12月4日晚,聚力PPTV電視主辦的“聚不獨行”利物浦足球之夜,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三城同時打響,為上百紅軍球迷開了一個大party,成為體育營銷落地的一個組成部分。當然,重頭戲是PPTV利物浦定製限量版首次亮相,PPTV沒有食言。

  另外,有了資金,有了內容和流量,視頻平台變現的方式幾乎如出一轍,推出硬件產品,進而反哺內容生態。包括PPTV背靠聚力傳媒,也已經推出智能手機、智能電視、電視盒子、VR一體機等一係列硬件產品。而且除了單純的線上營銷,加強線下渠道拓展,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整合。

  比如,今年6月20日,PPTV電視在哈爾濱舉行經銷商大會,與當地200多名與會經銷商共商線下渠道發展策略,為線下布局開了個頭。包括蘇寧線下門店,都能看到PPTV電視的身影。

  釘科技點評:從打法上,背靠蘇寧這顆大樹,傳承了蘇寧在體育領域的基因,看來,PPTV電視是要鐵了心樹立其在體育迷心目中的位置,這也是與體育IP深度運營,在營銷上差異化突圍的一個良策。由此,PPTV也算是國內最具體育激情和逼格的電視了。

  八、酷開:脫胎於傳統,在保守中的穩步晉級

  都說互聯網電視的推出讓傳統電視品牌方寸大亂,推出互聯網品牌處於防禦策略,但是,對酷開來說,要是這麽認為就錯了。實際上,酷開互聯網電視的推出和樂視是一個時代,可以說是創維對互聯網電視的主動晉級。

  從資源高效整合上,有背後的創維支撐,酷開在生產製造、供應鏈管理上要比純互聯網品牌更具優勢,甚至在推廣上也能借助創維的資源。包括一些線下的展會,我們都能看到酷開的身影。

  從品牌定位上,今年10月份,酷開在專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“智能互聯生活創享家”的品牌定位,旨在為用戶打造神奇、自由、快樂的體驗,推出了新款遊戲電視“超級閃電俠”N係2代以及VR一體機“隨意門”,是品牌定位的落地

  從平台運營上,酷開的平台影響力離不開創維,特別是在大屏運營上,酷開是一馬當先,甩開其他互聯網電視幾條街。

  今年5月份,王誌國對釘科技透露,酷開運營的終端用戶超過1600萬,日活超過600萬,今年創維將會新增900萬用戶數,形成了大屏經濟流量的新入口,令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難以企及。

  從內容布局上,互聯網電視的重要一環是內容,在內容數量和運營上,是傳統電視的軟肋,而且營銷花樣也遜於互聯網品牌。脫胎於創維的酷開,在內容和運營上頗費了一番功夫。

  比如,2016年5月24日,酷開首提“非生態 大內容”戰略,強調回歸和專注於用戶需求和價值。再比如,近期酷開推出大內容電視,在客廳可身兼多職,除了擔當家庭影院,還可以是KTV,甚至還能變身PS4遊戲機。在家庭互聯網娛樂場景中不失一環。

  最重要的是,從資本運營上,今年9月份,愛奇藝1.5億元投資酷開,對酷開來說實現了資源和資本的補強,也邁出了酷開資本運營的重要一步。

  釘科技點評:有創維撐腰,酷開電視的工藝、品質和售後方麵都沒得說,再加上多年來的內容布局和運營的積累,以及對互聯網與電視融合的深度理解,做不出純互聯網電視價格隨意漲的出格的事,更容易朝著既定的目標穩紮穩打。

  總之,經過了2015年的集中爆發和2016年的喧鬧,互聯網品牌的調性和行事風格已經基本確定,對抗將趨於理性,通過團隊磨合、資源的梳理尋找各自的生存路線將是2017年的互聯網電視的基本競爭態勢。

  另外,由於互聯網電視強體驗的特性,特別是融合了互聯網播放技術,誰能與客戶距離最近,誰將占據有利位置,顯然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線下渠道爭奪戰將考驗企業的資金、資源的耐受力。同時,對供應鏈資源的掌控能力將決定企業的生死,互聯網電視轉入線下渠道,對傳統電視品牌的侵蝕將更加嚴重。

  最後,釘科技(公號:dingkeji2015)認為,接下來的2017年,決定互聯網品牌生死的不再是營銷噱頭,而是實打實的銷量。

相关内容